学科是大学学术建制的基础,学术建制是学科发展的外在制度环境。历史上,随着大学功能的不断拓展,大学学术建制也在不断丰富,总体上两者是相匹配的。但是随着近几十年来学科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传统的学术建制已经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甚至成为学科发展的阻力。创新学术建制是加快一流学科建设的急迫要求。构建矩阵式学术组织构架,下放权力增强综合研究机构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改革评价制度强化学科建设的贡献导向、创新导向和不可替代性,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激励综合交叉研究机构增强吸引力和应变能力,以此带动整个学术制度的创新。

  建设学科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在解决中国问题、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创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新模式,提出了“依据国家需求分类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淡化身份色彩,强特色、创一流”的要求。这一要求反映了学科建设的新形势、新趋势和新挑战,表明高质量高等教育正在从关注按学校分层分类的整体性建设向聚焦和优化学科建设的方向转变。

  学科发展是衡量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关于聚焦学科建设近年来教育部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学界亦有很多文章讨论,特别是关于新理科、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的建设,政策和讨论的重点是学科的交叉、学科布局的调整、学科内涵的深化、学科内容的创新等,但是对学科建设的外部条件特别是其制度环境关注并不多。而在笔者看来,当前学科建设的制度环境比如学术建制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学科建设特别是打造一流学科的关键因素,创新学术建制对建设一流学科具有历史性意义。

  这样一种学术建制的改革,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无法回避的需要。现在很多大学都在探索,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相信当越来越多的学者、管理者关注这个问题、思考这个问题,把各个学校的经验经过总结形成指导思想时,一流学科建设定将更加灵活、更加顺利、更具成效。